- 房世波;韩国军;张新时;周广胜;
基于国内有关研究,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影响的观测事实,分析了气候变化中农业气象灾害时间变化趋势,评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可能影响和适应策略。得出:(1)中国大陆(西南地区除外)光温生产潜力呈明显增长趋势,其中北方增幅大于南方,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不同作物的生产潜力影响不同。(2)气温升高增加了各地的农业热量资源,促进了复种指数增加和农业气候带向北向西推移,喜温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增加;同时我国北方干暖化趋势,南方洪涝灾害频发,也引起不同地区的种植制度发生变化。(3)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近50年来因气象灾害导致的农业受灾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经济损失逐年升高,同时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在加大,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风险。(4)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有利有弊,气候变暖将导致适宜作物种植和多熟种植的北界都将北移,作物布局和品种熟制也将发生变化;同时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未来气象灾害更加频繁,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5)基于已有的科学认识,提出了优化我国农业种植制度、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选育抗逆品种等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策略。
2011年02期 v.1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2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5 ] |[阅读次数:0 ] - 王绍武;
总结回顾了二十年来古气候研究的进展,着重揭示古气候变化的事实。共分析了10个问题:(1)威尔逊旋回,(2)冰河时代,(3)生物大灭绝,(4)人类走出非洲,(5)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6)下一个冰期何时到来,(7)末次冰期冰盛期,(8)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9)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10)全新世气候变化趋势。
2011年02期 v.1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戴新刚;浦一芬;汪萍;
简要回顾了20世纪中叶气象学家洛伦茨(E.N.Lorenz)研究混沌现象的历程,梳理其中主要事件及其发生脉络,剖析他的研究思路和科学方法特点,绘制出他研究发现的技术路线图,分析了科学方法论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结果显示,他发现的技术路线遵循科学方法论原则,以质疑为起点,经过猜想提出假设,依靠数学物理建模,最终用数值试验方法证实了猜想。其中简化与抽象的还原论思想贯穿始终。他的发现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体现了科学研究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可以作为方法论研究的一个范例,对此深入剖析有助于大气科学的创新研究。
2011年02期 v.1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崔春光;彭涛;殷志远;沈铁元;
暴雨洪涝灾害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论文首先从经验模型,集总概念模型以及分布式模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实时洪水预报技术发展与现状,然后从雷达估算降水(QPE)以及模式预报降水(QPF)2个方面回顾了现代气象技术对水文预报技术的推动,就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与流域水文模型在时间空间分辨率存在差异是制约水文气象耦合的一个主要因素。接着,对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近年来在水文气象方面的工作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其中主要包括水文气象模型的研发与应用,水文气象耦合关键技术及预报试验,数值模式尺度下移方法初探,流域实时水文气象预报系统等。最后,论述认为进一步加强水文过程的机理研究,加强分布式水文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耦合研究,加强与气象模型耦合的技术研究,加强并开展水文集合预报研究等四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2011年02期 v.1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王毅荣;张强;江少波;
该领域相关研究主要基于生物地质记录、历史文献和器测资料,研究了黄土高原气候在万年、千年和百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探讨了当时自然植被状况与气候变化的联系;分析了当代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的主要特点。从较为宏观的角度,为研究黄土高原环境效应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
2011年02期 v.1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