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进展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学观察

  • 科学观察

    <正>读图美国气候基准网(USCRN)下一步目标——500个站美国气候基准网(USClimate Reference Net,USCRN),自2000年6月28日第一个USCRN站破土动工,到2008年按照计划完成美国大陆114个站的建设并投入业

    2011年03期 v.1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论文_封面报道

  • 阳江第八届国际探空系统比对试验综述

    李柏;李伟;

    世界气象组织(WMO)第八届国际探空系统比对试验于2010年7月12日―8月1日在中国阳江成功举办。对国际比对试验的举办背景、规模、试验情况和意义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国际比对试验主办方WMO仪器与观测方法委员会(CIMO)的组织结构及所承担的任务;重点介绍了国际探空系统比对试验中各参试系统的技术特点及观测数据分析评估结果。针对比对试验的分析结果,结合CIMO专家组对比对试验和观测仪器提出的建议,提出了我国参试系统的技术改进措施,并对我国高空观测系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设计。

    2011年03期 v.1 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4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研究论文_评述

  • 季节气候预测的进展和前景

    丁一汇;

    对季节气候预测的进展进行了评述,主要集中在动力季节预测方面。全文共分四部分:(1)季节预报的科学基础;(2)动力(GCM)季节预报的进展;(3)东亚季节预报水平低的原因分析;(4)从国际气候预测未来发展规划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的前景。根据上述结果,最后提出了中国气象局季节预测发展的建议。

    2011年03期 v.1 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2K]
    [下载次数: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3 ] |[阅读次数:0 ]
  • 从“气候”到“全球气候系统”概念的发展

    王绍武;

    气候学中从"气候"的概念发展为"全球气候系统"标志着科学的发展。从现代气候学的观点看,气候是全球气候系统的特征,而不是局地的温、湿、压。科学技术进步是全球气候系统概念建立的基础,这主要指: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制造,全球观测系统的建立,及气候模式的发展。气候科学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2011年03期 v.1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和预警

    俞小鼎;

    简要介绍了强对流天气(包括强冰雹、龙卷、雷雨大风和暴洪)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识别和预警技术。

    2011年03期 v.1 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0K]
    [下载次数:9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3 ] |[阅读次数:4 ]

信息

  • 会议信息

    <正>~~

    2011年03期 v.1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揭牌

    本刊编辑部;

    <正>2011年9月22日,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和副局长许小峰为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揭牌(右图)。经中组部、中编办批准,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正式更名为中国气象局气象干

    2011年03期 v.1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摘(中文文献)

    <正>基于构成要素的预报方法——配料法——《气象》2011年第37卷第8期俞小鼎撰文介绍了1996年由Doswell等人提出的"基于构成要素的预报方法",即所谓"配料法"的主要思路。通过与常用的传统预报方法"流型辨识方法"进行比较来说明"配料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利用实际雷暴生成的例子解读"配料法"的

    2011年03期 v.1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摘(英文文献)

    <正>Pinatubo火山爆发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流层的臭氧并未减少——Missing Stratospheric Ozone Decrease at Southern Hemisphere Middle Latitudes after Mt.Pinatubo:AD ynamical Perspective.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Sciences,2011,Vol.68,No.9.Pinatubo火山爆发导致了北半球热带以外地区的臭氧总量显著减少,

    2011年03期 v.1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媒体扫描

    <正>《自然》2011年8月25日本期的封面报道,给出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及合作者最新关于全球气候与人类暴力行为分布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研究基于1950-2004年热带国家的数据,分析发

    2011年03期 v.1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科学观察_文献信息

  • ESI地学领域“快速突破论文”

    王卫丹;

    <正>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即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由国际知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推出的基于ISI Web ofScience所收录的学术文献及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而建

    2011年03期 v.1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论文_“卫星资料应用”专题系列

  • 卫星资料测量精度参数“NEDT”

    邹晓蕾;

    <正>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不仅依赖于充分多的、高准确度的卫星资料,还依赖于这些资料在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模式中的有效同化。在这方面的应用上,观测资料的测量精度是一个关键参数。假定对一个地球目标的辐射在

    2011年03期 v.1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研究论文_研究进展

  • 一次西南低涡诱发川南特大暴雨的综合诊断

    陶丽;李国平;

    利用NCEP/NCAR1°×1°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8─10日发生在川南地区的西南低涡暴雨做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500hPa高度场上小槽与700hPa西南低涡缓慢东移;流场上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垂直速度场上维持有较强烈的上升运动;这些都为暴雨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对流层低层假相当位温随高度降低,有不稳定能量的存在,易于触发暴雨。(3)湿位涡分析得出,MPV1垂直结构呈正负值叠加的配置是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形势,强降水落区基本位于MPV1正负值交界的等值线密集带;MPV2的增大可使对流运动和降水加强。

    2011年03期 v.1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现状和未来发展

    方萌;

    分析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在为全国气象系统及气象系统以外各类用户,提供气象卫星数据资料和产品的分发共享服务方面的发展过程和当前服务现状,及其所采用的相关技术手段和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分析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入手,在提高卫星气象产品品质上下功夫,采用适当的先进技术,向不同用户提供有质量的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

    2011年03期 v.1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论坛

  • NOAA新一代战略计划

    罗云峰;郭彩丽;

    <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于2010年12月发布了其最新的未来五年战略计划——《NOAA新一代战略计划》(简称"新战略"),全面展示了NOAA的使命和未来愿景、必须应对的国家和全球挑战、力求帮助社会实现的具体目标,以及NOAA必须采取的行动。本

    2011年03期 v.1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科学观察_特写

  • COMET介绍及特点分析

    侯锦芳;

    <正>COMET是Cooperative Program for OperationalMeteorology,Education and Training的缩写,即表示"业务气象、教育和培训合作计划"。1989年,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尺度气象学和最大限度的利

    2011年03期 v.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阅读_书评

  • 《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评介

    赵海燕;

    <正>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目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研究气候变化的主流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近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大气中CO2的浓度已从西方工业化革命前的280ppm升

    2011年03期 v.1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往事钩沉_事件

  • 气象学者早期高空科学观测

    史一卓;

    <正>1862年两位英国人詹姆斯?格雷休(Sir James Glaisher,FRS,1809-1903)和亨利?考科斯维尔(HenryCoxwell)乘坐气球,没有借助任何呼吸工具,上升到了30000英尺(9144米)的高空,创下了当时乃至之后几十年的纪录。格雷休是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和英国皇家航空协会的创始人之一,1838年至1874年期间担任格林威治天文台气象和地

    2011年03期 v.1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主编语

    <正>读竺可桢先生1920年撰写的《气象学发达之历史》,他在第一句话定义了气象学是研究地球上大气各种现象之科学后,指出"(气象学)起源之早,除天文学而外,当首屈一指。"天文学和气象学在应用学科中历史最悠久,应该说得益于天文和气象观测是人类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得以

    2011年03期 v.1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