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雅婷;梁甜;吴蔚;董广涛;孙兰东;肖栋;
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平均海.平面呈上升趋势,2018年比1900年高015~025m,至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预计比1945—2014年平均值上升063~102m。持续上升的海平面会造成低洼地带淹没、滨海城市洪涝、海岸侵蚀、咸潮等灾害,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为应对海平面上升,许多国家的沿海城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防护、生态系统适应、海岸调整、海岸扩张、搬迁移居等。中国在海岸防护、沿海生态修复、海洋监测、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未来还需根据国情,继续强化海平面监测、预警和评估水平,提高海岸防护能力,优化海岸带空间布局以及制定有关海岸保护的法律法规,逐步探索和完善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对策。
2025年03期 v.15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杜衡;钟琦;杨昊;代刊;申莉莉;
精准的气温预报对应对极端天气、保障公共安全、优化农业和能源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机器学习的数值预报偏差订正技术显著提升了气温预报质量。为了探寻近年来机器学习方法在气温预报偏差订正方面的使用效果,系统回顾了近年基于机器学习的气温预报偏差订正研究进展,并梳理了机器学习方法,如决策树、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聚类算法等,及深度学习算法,如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图神经网络等的最新应用成果。结果表明:机器学习算法通过挖掘历史气象数据中的复杂模式和关联,可有效订正数值模式预报的气温偏差;集成学习方法通过融合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和神经网络的优势,显著提升了预报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新兴技术如Transformer和图神经网络展现出巨大潜力,尤其是在处理复杂时空数据和捕捉空间相关关系方面表现突出。未来,多源数据的高效融合、模型可解释性和不确定性分析的增强,以及实时学习和适应性模型的开发,可能为进一步提升气温预报的精度提供重要的技术路径。
2025年03期 v.15 2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梁升;张晓晨;孔琳琳;
介绍了民航气象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整体情况,并对系统包含的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分系统、有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分系统、亚洲区域短期集合预报分系统、快速同化数值预报分系统和数值预报运行监控分系统的关键参数和运行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系统在资料同化、运行模式、预报产品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2025年03期 v.15 33-3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亚男;刘贵萍;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等对2022年1月4日、2024年1月1日、2024年1月17日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简称贵阳机场)出现的三次雷暴天气过程(分别简称“220104”“240101”“240117”)的物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均为500hPa高空槽、700hPa西南急流、850hPa切变线以及云贵准静止锋,但系统相互间的配置不同;“220104”层结不稳定区位于锋区附近及锋后上空800~650hPa,“240101”位于锋区附近及锋前500hPa以下,“240117”在750~600hPa存在浅薄的不稳定层结;700hPa的水汽通量辐合区指示了三次过程降水的主要落区,850h Pa的水汽通量辐合区指示了对流可能出现的区域;当温度出现从地面到高层的跃增现象预示强对流即将出现或正在发生;当大于85%的相对湿度出现快速向上发展则预示降水天气即将出现,液态水含量出现向上激增对应降水强度增大。
2025年03期 v.15 4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吴妮晏;
为提升天府国际机场辐射雾临近预报准确度,利用微波辐射计等资料对天府国际机场的4个辐射雾过程的温度层结及湿度条件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微波辐射计产品在辐射雾监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温度廓线产品可分析逆温的加强与减弱,对预报跑道视程(RunwayVisualRange,RVR)的减小与增大有一定指示作用;液态水路径在雾的形成阶段多呈上升趋势,RVR<550m期间及结束阶段,液态水路径多呈“上升—下降”的趋势;绝对湿度可判断起雾前机场的湿度条件,行星边界层顶部(2km)的绝对湿度在起雾前多在3g/m3及以上;相对湿度>90%对应有明显的云层,近地层相对湿度大值区增厚与雾的变浓有一定对应关系,RVR<550m时,2000m以下相对湿度大值区有爆发性增厚现象。
2025年03期 v.15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奕丹;胡旻;
利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简称首都机场)人工观测和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中国气象局MICAPS格式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和加密观测资料、FY-4A卫星红外亮温(TBB)产品、京津冀风廓线雷达组网产品、北京观象台SA双偏振雷达图像等多源数据,对2023年7月31日发生在首都机场的强降水的演变、观测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首都机场在11:00—13:00(北京时,下同)和15:00—17:00分别出现了强降水。强降水过程发生在减弱台风低压东侧,中低层有偏东急流向华北输送水汽和能量。探空图显示对流有效位能(CAPE)有所增大,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大,低层绝对湿度大且饱和度高,抬升凝结高度、自由对流高度均较低,0℃层高度高,有利于对流性降水产生。边界层和地面β中尺度辐合线位置变化对降水的维持和加强起重要作用。2)TBB显示先后有2个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影响首都机场,其中MCS-A持续时间长,TBB值低,给首都机场带来了持续降水;而MCS-B快速发展,其TBB值虽然不如MCS-A低,但给首都机场造成了最强的小时降水。3)双偏振雷达图像显示首都机场为低质心的暖云降水,下午回波强度强于上午。上午对流云中同时存在冰相、液相微物理活动,雨滴增长与冰晶效应和碰并增长有关;下午短时强降水则是暖云降水,仅表现为雨滴的碰并增长,雨滴直径大,雨滴粒子浓度更高。
2025年03期 v.15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伍见军;廖翼;王浩然;李杰;伍桉雨;
利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简称重庆江北机场)2001—2023年的地面气象逐时观测资料和沙坪坝站探空资料等,统计了重庆江北机场降雪天气的基本特征,分析了降雪时低层气温分布特征,得到可用于识别降水相态的气温指标。结果表明:重庆江北机场平均每3.5年会有1年出现降雪天气,只有12月—次年2月会出现降雪,其中1月占比最高;从日变化来看,上午出现降雪次数最多,傍晚到夜间次数最少;降雪以雨夹雪或者雨夹雪和雪混合状态为主,持续时间多在12 h以内。31组出现降雪的个例中,把某个高度层的气温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形成数据集,分别选取最高气温、90%分位和75%分位的气温作为降水相态转变的三组气温指标。经验证,90%分位的气温,即2 m、925 hPa和850 hPa三个高度层的气温分别为2.9、0.2和-4.1℃时,降水相态识别效果最优,在2024年的低温降水预报中全部准确判定降水相态。
2025年03期 v.15 71-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何欢;鲁霞;赵碧云;
荆门国家气象观测站(简称荆门站)自2008年迁入新址后,常在夜间出现较周边气象观测站气温大幅偏高的现象。为探究其原因,对比分析了其与邻近气象观测站2012—2021年的数据,发现:气温偏高常发生在春、秋、冬季,夏季较少,10—12月最多;发生频率最高时段为夜间,白天极少发生;2012—2021年温度偏高≥2℃的年发生天数为48~151d,两站温差最大可达8象。根据统计分析的主要天气特征判断,该现象为夜间晴空辐射逆温造成,在风速较小、天气晴朗、大气水汽含量少的夜间极易发生辐射逆温,造成夜间位于山顶的荆门站气温高于山下平原地区的站点,且在偏西风时,城市热岛效应会使两站温差增大。最后,利用无人机边界层垂直探空试验验证了该结论,排除了偏北方向热源影响的说法。
2025年03期 v.15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白玉兰;刘刚;刘承午;焦铂洋;
鹤岗国家基本气象站于1956年开始观测,2003年由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2013年台站迁移,这些变化都可能对观测序列的均一性造成影响。选择鹤岗周边6个观测时间较长,数据质量较高的站点为参考,通过一阶差分法和反差分处理建立参考序列,并借助RHtestV4软件进行气温序列的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结果表明:以新站址数据为基准建立的参考序列很好地滤掉了迁站造成的数据不连续,较为准确地代表了鹤岗平均气温的变化特点;采用分位数匹配方法(QM)订正得到的序列能较好地体现该站气温变化的季节差异,订正后的鹤岗气温序列较订正前更加合理。订正是以新站址为基准的,在实践中不需要每年都订正数据,为后续数据的更新和使用提供了极大方便。
2025年03期 v.15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